做強“孵化”載體,賦能產業工人建設 |
2024年11月04日 |
10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社會全文公開。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對產業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流的產業離不開一流的技術工人,以培養更多工匠人才為引領,太原公司以員工(勞模)創新工作室暨創新聯盟為孵化器,“三級階梯式推進”,切實提振員工創新工作室效能,帶動了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太原公司推行以勞模、科技帶頭人為核心的職工創新開發建設活動,共命名七個新型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和兩個“創新聯盟”,以打造遺留產業工人為目標,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 今年35歲的郝利斌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獲得者,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碩果累累。“得益于公司工會助推資金支持,除了輸出技術成果,通過導師帶徒,我們又孵化出了以‘全國技術能手’張凱為帶頭人的創新工作室,在人才和工匠培養方面取得卓著成效。”郝利斌表示,“產業工人發展的根基在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一線,我們的創新工作室就是一心在技術上謀突破,成果也要反哺一線”。 郝利斌創新工作室自主研發了國內首次為麒麟號盾構機量身定制的大直徑混凝土管片,在西南環東晉隧道施工中成功投入使用;研制的鐵路軌枕道釘拉拔儀校驗裝置,縮短了道釘拉拔儀的校準時間,簡化了道釘拉拔儀的校準方法;研究的復雜施工工藝下隧道二襯混凝土施工工法,可有效解決隧道二襯施工速度慢、質量控制難度大等問題,成功避免了各種質量不合格現象的發生,節約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這個創新工作室的另一項成果《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配制及應用研究》,在新領域內成功投入使用,獲得好評連連,成為業內一張閃亮的“名片”。 太原公司以“導向階梯、制度階梯、體系階梯”三級階梯為創新模式,始終堅持職工創新與企業發展、施工生產、利稅創效、群安工作、勞動競賽、人才培育和文化宣傳相融合,賦以六項管理制度、一項攻關流程和兩項考核標準即“6+1+2”工作法,助推員工創新工作賦能生產經營,融入企業中心工作。針對一線技術人才和創新課題,太原公司成立了“優化幫扶協調助推創新工作小組”,明確創新工作目標,優化幫扶協調,助推創新工作科學運轉。 創新工作室從選題立項、過程研發到成果輸出、成果應用的技術創新攻關流程,太原公司工會都給予了完善的制度和獎勵保障。對準許成立、認定存在聯盟性質及考核達標且排名前三的創新工作室均給予助推資金。同時,制定創新工作室內部成員考核辦法。明確規范科技進步獎、工法、專利等成果的內部獎勵考核機制及標準,依托工作室所屬單位,為內部成員提供獎勵資金,保障了各成員始終圍繞核心工作精準施策,高效產出技術成果。 在動力驅使下,職工創新工作室爭創攻關課題,并孵化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產業技術工人。王彬創新工作室研制的《鐵路D梁運架一體臺車》,應用實踐突破了項目施工技術難題,《混凝土橋梁智能噴淋養護設備》,應用現場減少了現澆箱梁養護的高空作業頻率,降低了安全風險,節約下大量成本。楊啟超技能創新工作室選擇公司的重點項目進行科技立項,推動地理信息、航測、遙感、隧道三維掃描等軟硬件在項目的發展及應用。發明出《一種電子水準儀均勻照明讀數設備》《一種利用CORS單基站進行工程測量工法》等新型實用專利及國家專利、先進工法等20多項,效能顯著。 在太原公司康渝項目部石家梁隧道出口施工現場,霍江峰創新工作室成員馬紅亮,正在通過云智慧綜合管理中心收集施工數據,“我們工作室研制運用的隧道工藝工法,與項目‘一洞九線’全工序大型機械化配套施工相配合,全面提升了隧道施工標準化作業水準。” 據最新統計,太原公司郝利斌、王彬、楊啟超、盧琨、劉大鵬、劉俊宏、張凱、霍江峰八家工作室累計研發各項專利36項,各項成果轉化經濟效益價值突破億元。尤為一提的是,創新聯盟,包括商務管理、高速公路特長隧道創新兩家聯盟自成立以來,共取得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37項,并有多項成果入選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效能累計實現優化數千萬元。 如今,太原公司已有近167名一線產業工人走上管理崗位,29名產業工人被聘為主管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晉升特、高級技師及高級技術工人技能等級125人。更多和郝利斌、張凱一樣的“技能大師”有了自己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越來越多高技能產業工人不僅“高”在職稱、“高”在地位、還“高”在工資條上。助推職工技術創新,讓企業嘗到甜頭同時也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添了強大推力。 |